前段時間微信上一位寶媽焦急的向我咨詢:孩子大便總是羊屎蛋、口氣特別重,還經??人裕メt院檢查也沒炎癥,醫生說沒事,但聽孩子咳嗽就擔心害怕,問問我怎么食療改善一下。
我又詳細的咨詢了一下孩子飲食情況,孩子食欲非常好,喜歡吃肉,平常吃飯基本只吃肉,不吃蔬菜,而且每次都吃到打飽嗝,再一看孩子舌苔,舌苔厚膩、舌質紅,草莓舌,這是典型的積食產生內熱了。
很多孩子的內熱是從積食來的
積食這個問題我們都不陌生,簡單講就是吃的東西超出了脾胃消化能力,脾虛,又吃了太多不容易消化的食物,導致脾胃不能及時的運化,堵在胃里,這就是積食。
積食存在胃里會腐爛變質,會發酵生熱,就像咱們放餿了的飯菜,會生熱發出腐臭味。再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,平時我們洗塊抹布,如果抹布疊堆在一起沒有及時晾曬,你摸一摸它里邊是熱乎的,而且發出酸臭味。胃里的食物沒有及時消化,也會發出帶有腐臭味的熱氣。
因為胃和大腸是相連接的,胃里的這股腐臭熱氣向下傳導到大腸,火熱灼傷大腸的津液,大便就會很臭,還干燥、變硬,出現便秘。如果胃里的這股熱氣向下排泄不出去,就會向上逆行,上傳到肺,口鼻為肺胃的通道,會出現口臭、鼻孔干燥、口干咽干;有的還會熏蒸肺部,引起咳嗽。
積食不能不重視,后果很嚴重
孩子積食說明脾胃轉不動了,吃進去的食物無法轉化成營養,也無法把營養輸送到全身各處,時間久了抵抗力下降,易生病,還會影響生長發育。
肝脾主升清氣,肺胃主降濁氣。如下圖所示,肝和肺好比是輪轂,脾胃好比是軸承,軸承出問題了,這輪子就卡頓轉不起來了,那影響的可是五臟六腑,所以想要身體健康首先要保證這輪子沒有卡頓的轉起來。
孩子積食到底應該怎么辦呢?
三個方面:一是消積,二是健脾,三是合理飲食
先教大家幾個快速去積食的方法
1、給孩子喝山楂六物膏。
谷愛苓山楂六物膏源自《太平圣惠方》里的“山楂霜”這個方子,由炒山楂、炒麥芽、雞內金、茯苓、鐵棍懷山藥、陳皮,經過三煮三濾后,加少量黃冰糖收膏而成。
炒山楂負責消肉積,炒麥芽負責消米面食積,雞內金就更厲害了,一切食積停滯之癥,都能消。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中講:雞內金雞之脾胃也,瓷、石、銅、鐵皆能消化,其善化瘀積可知,可見雞內金消積的能力有多強。陳皮,能化痰理氣,懷山藥和茯苓,能補脾胃漏洞。有消有補,才能有快速且持久的效果。
孩子積食時,山楂六物膏每天喝三次,每次飯后喝一勺;孩子無積食時,日常保養,每天喝一次一勺就可以,預防為主。
注意:山楂六物膏不是孩子的專屬,成人積食胃脹的時候,也可以喝。
2、給孩子做推拿。先不要激動哈,我教大家的都是非常簡單易行的,一看就會。
清肺、清大腸,可以清瀉胃腸和肺胃的熱,能潤燥通便,緩解鼻孔干和咳嗽。
清肺經。一只手固定住寶寶的手,露出寶寶的無名指,用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指腹,沿著寶寶的無名指的指腹面,從指根推向指尖,每只手各推5分鐘。
清大腸。一只手固定住孩子的食指,另一只手用拇指指腹,由虎口推向食指的指尖,每只手各推5分鐘。
怎么樣?非常簡單吧,這兩個方法,同樣適用于成人,內熱重的時候,也可以給自己推一推。
想要從根源解決積食,一定要給孩子健脾胃
脾虛會造成積食,而積食又會加重脾虛,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了。只消積不健脾,還是會反復積食,就像水管堵了,這次勉強通了,使用時不注意,還是會經常堵。孩子有積食,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邊消積,邊健脾。消積食能減輕脾胃負擔,健脾胃提高脾胃功能,負擔減輕了,脾胃功能強了,就不容易產生積食了。
健脾胃可以經常給孩子吃八珍糕,八珍糕是保養脾胃的經典古方,始于明朝,盛于清朝,乾隆皇帝活到89歲,成為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,公認的與他堅持吃了40多年的八珍糕有關系。一直流傳至今,央視《養生堂》《百家講壇》《健康之路》等節目中的中醫專家多次推薦,知名中醫博士羅大倫老師在他的書里也大力推薦,食效是得到驗證的。
合理飲食才是不積食的關鍵
孩子的脾胃一般到青春期才會發育完善,脾虛的情況下,日常飲食喂養就格外重要。如果每次都讓孩子吃到撐,就容易積食。
要想小兒安,三分饑與寒,不要給孩子吃太飽,不想吃,就不要再追著喂了,孩子胃小,可以少食多餐,尤其是晚上睡前,如果給孩子吃太飽,不但會積食,還會影響寶寶睡眠,這不是寵寶,這是害寶。飲食結構上,要葷素搭配好,五谷為養,多吃谷物,適量吃菜、吃肉。
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遵循六個字:清淡(少吃油炸、甜食等熱性滋膩的食物)、規律(不要饑一頓飽一頓)、合理(葷素搭配,飲食結構合理)
母不知醫為不慈,用中醫的智慧養育寶寶,讓孩子不生病,健康成長,才能贏在起跑線上。
愿天下的寶寶,不生病,少生病,都能健康成長!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有侵權/違規的內容,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