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當一個孩子多動到在上課時離開座位,90%以上是自閉癥伴有多動癥癥狀的孩子。多動癥的孩子怕老師,老師一瞪眼能管一會兒;如果老師瞪眼也沒用,自閉癥的可能性很大。”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解釋,在自閉癥患兒中,有一部分孩子語言發育正常、智力正常甚至超常,但是不顧及老師的存在隨性而為,這類孩子往往都是孤獨譜系障礙中的阿斯伯格綜合征。
自閉癥又被稱為孤獨癥,在孤獨譜系障礙中,有1/4-1/2智力正常,被稱為高功能自閉癥,這類孩子說話偏晚,語言發展速度慢;還有一類智力正常,幾乎沒有語言障礙的自閉癥被稱為阿斯伯格綜合征,也被人們稱為“天才病”。但崔永華強調,不是每個阿斯伯格綜合征都是天才,只有15%的患者具有超常智力,如牛頓、愛因斯坦、美國總統杰弗遜、貝多芬、莫扎特、安徒生等。
阿斯伯格綜合征患病率約為1%,其中新生兒的發病率是0.7%,嬰幼兒期是1%-1.2%,是一種大腦廣泛發育性障礙。和普通孤獨癥一樣,阿斯伯格綜合征男孩比女孩多,但女孩更善于適應和偽裝,因為她們往往不那么好動,往往被人錯誤地認為只是性格內向。
崔永華稱,臨床上,阿斯伯格綜合征被誤診斷現象突出,診斷年齡往往在8-11歲甚至青少年或成人。很多孩子因為“不合群、被同學孤立、郁郁寡歡、不上學”而“曲線就診”,在多數情況下會被作為“抑郁或焦慮”、“多動癥”予以對癥處理。有的孩子甚至因為刻板行為只吃一兩種食物,而被診斷為“厭食癥”。18%-23%的患有神經性厭食癥的青春期少女,同時有阿斯伯格綜合征癥狀。
在崔永華接診的患者中,有位“神童”。他自幼在數學方面聰明過人,3歲時可熟練計算萬以內的加減法,小學時因數學成績優異被譽為“神童”。但這個孩子平時沒有什么朋友,有時較固執,自幼只吃喜歡的幾樣食物,體育活動常不能遵守“游戲規則”,但家人和老師認為這是孩子性格所致,大了自己就好了。
升入初中后,孩子的言行舉止越來越怪,他常為別人一句玩笑當真;課堂上,老師不小心說錯一個字,他會站起來和老師“理論半天”,自習課上有時會突然大叫一聲來吸引別人的注意。他渴望擁有朋友但又不知如何交朋友,同學和老師對他的評價是“情商很低,不懂人情世故,與人格格不入,像個外星人”。他因被同學孤立而整日心情低落,最后不愿意去上學。
阿斯伯格綜合征常見癥狀表現:
1.語言交流困難
崔永華指出,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孩子雖然會說話,說得也很流利,但語言發展遲緩,只能表面完美地陳述語言,語言交流困難。因為綜合理解缺陷,他們只能理解表面的字面意思,不能開玩笑,閱讀能力差。說話刻板,語調古怪,像過于正式的學究式語言,說話像背書。
聊天時,他們只喜歡聊自己感性的話題,用自己的話組織一段話很困難,除非是自己感興趣的。
2.人際交往困難
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社交成熟程度和社交推理分析能力都發育得晚,缺乏交往技巧,不會察言觀色、不懂人情世故。他們在交往上是單方向的,只希望別人按他的規則去玩,卻不能遵守別人的規則,而且不懂在什么環境下應該遵守什么規范,做任何事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。有部分人有強烈的交往意愿,但卻因為沒有交往技巧,往往被人看成了“外星人”。
3.行為模式刻板
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很固執、刻板,他們堅持用同一種方法去做某事,不容許有任何改變,并且不斷地這樣重復下去。比如擠牙膏一定要從尾處開始擠。他們常常在協商和妥協中表現得非常不成熟,不知道什么時候該讓步或者該道歉。如果發現學校中某條校規不合理,他們不但不會接受,或許還會像捍衛理想一樣去反抗,這會引起與老師和校方的很多沖突。
4.運動笨拙獨特
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的運動方式就和他們的思考方式一樣,有著與眾不同的表現。至少60%的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動作笨拙,常有奇怪的甚至獨特的步態,缺乏流暢性和功效。老師也會注意到他們的精細動作問題,如寫字和使用剪刀的能力,在體育課上常常無法跟上大家的節奏。
5.情感成熟偏慢
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的情感成熟度通常比同齡孩子落后3年。他們描述情感的詞匯非常有限,且缺乏情感表達的微妙性和多樣性,不能有效識別、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。有些兒童會因為意識到自己與社會融合的重重困難而陷入精神壓抑。所以大約有1/3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出現臨床抑郁癥狀。有些孩子會沉迷于想象,抑或表現出抗拒、傲慢等。
孤獨癥治療以康復訓練為主
崔永華指出,孤獨癥的核心癥狀治療只有個體化的康復訓練,包括語言、社交技能、生活能力、認知能力等。家長應先在機構學習掌握訓練方法,然后在家庭練習。“任何藥物、針劑、儀器的效果都不確定。”
如果患兒出現各種精神癥狀,比如異常多動、自言自語、自傷行為、沖動,這些光靠康復訓練無法改變,還需要配合精神類處方用藥。對于出現情緒問題、心理創傷的患兒,則要結合心理治療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