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,也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。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,粽子是一種使用糯米和粽葉包裹而成的食品,口感非常軟糯清甜。但是,粽子中的糯米黏度非常高,很難被胃腸快速消化。
所以有很多人在吃完粽子之后,會出現一系列的胃腸不適感。因此在吃粽子的時候,有些細節一定要牢記。
下面,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,希望引起所有人的警惕。
吃粽子要注意些什么?
一、不吃冷粽子
粽子放涼之后口感更加軟糯,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,有很多人非常喜歡吃冷粽子。一旦食用冷粽子,就會對胃腸道造成強烈的刺激,很容易引起胃脹、胃痛、惡心等癥狀。
另外,煮熟的糯米一旦放涼食用,消化速度非常慢,會給胃腸道帶來很大的負擔,很容易使人出現積食、腹脹等消化不良現象。所以說,在端午節的時候,不管是哪一類人群,都不要吃冷粽子,更不可以將粽子冷藏一段時間再食用。
二、搭配蔬菜食用
由于粽子消化速度比較慢,所以在吃粽子的時候,一定要搭配一些蔬菜,可以幫助胃腸道加速蠕動,避免出現消化不良現象,比如在吃粽子的時候,可以搭配一些綠葉蔬菜。但是,不要搭配一些寒性蔬菜,比如冬瓜、苦瓜。這些蔬菜性寒,一旦與粽子搭配食用,很容易造成腹瀉現象。
另外,還可以適當搭配一些水果,但一定不要搭配西瓜這樣的涼性水果。否則,也會引起嚴重的腹痛、腹瀉現象,對胃腸道負擔比較大。
三、不空腹吃粽子
有很多人特別喜歡吃粽子,會將粽子當成零食或者是主食食用,尤其是在空腹感到饑餓時,就會食用一些粽子,這種方法是錯誤的。
如果在空腹的時候吃粽子,糯米會在胃腸道當中過度停留,并刺激到胃壁不斷分泌出胃酸,很容易出現一系列不適現象。尤其是對于患有慢性胃腸炎的人群來講,一定不可以空腹吃粽子。
四、徹底煮熟再食用
粽子在吃之前,一定要徹底煮熟。一旦沒有徹底煮熟或者是糯米比較硬的話,會對胃腸道造成特別大的負擔。
另外,家庭當中都會一次性制作,或者是購買很多粽子,并放入冰箱當中存放。在食用之前,一定要用熱水將粽子徹底的煮熟煮透才可以食用。
五、不與油膩食物同用
吃粽子的時候,一定不要搭配一些過于油膩的食物,比如紅燒肉、排骨等。本身粽子就屬于難消化的食物,一旦搭配一些油膩食物,會對消化道帶來非常大的負擔。另外,加入一些肉類、油脂或者是蛋黃類的粽子,一定不要一次性吃過多。
六、不要搭配飲料食用
在吃粽子的時候,可以適當的搭配一些茶類,比如淡紅茶,或者是玫瑰茶、山楂茶、菊花茶、薄荷茶,這些茶都能夠起到促消化的作用。
但是,一定不要搭配一些飲料或者是酒類,更不要搭配冰鎮的飲品。
總而言之,端午節在吃粽子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以上6點,能夠減輕胃腸道負擔。
除此之外,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粽子,尤其是糖尿病患者,患有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膽囊炎、膽結石、胰腺炎等人群,盡量不要吃粽子,更不要吃一些過甜或者是油膩、過涼的粽子。
否則,會導致病情加重,對健康有害無益。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有侵權/違規的內容,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