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
醫生,有沒有沖沖個子的秘方?

shiyingbao

很多家長在就診時都喜歡問:“我的孩子應該吃些什么才能長得高?”或“我的孩子快發育了,有沒有一種最后再沖一沖的長高方法?”

在浙江,有幾個流傳很廣的長高偏方,里面最常出現的食材就是 小公雞和三七。吃小公雞和三七真的有助于最后“躥一躥”嗎?

12歲女孩吃了一年三七

最終身高定格在1米5

上周五早上10點多,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董關萍主任醫師的門診里,一位家長帶著12歲的女兒,急匆匆地走進診室。

“董主任,我們是從衢州趕過來的,當地醫生說我女兒的骨齡已經閉合了,以后很難再長高了!”家長一邊說,一邊從袋子里翻出各種檢查資料和骨齡片。

董關萍主任仔細查看后,發現孩子的骨骺線確實已經閉合,現在的身高是1米5,以后終身高可能就這樣了。

女孩媽媽聽了以后懊悔不已,原來一年多前,女兒11周歲的時候,身高只有1米39,比同齡孩子落后了一大截。

“當時我帶她到當地醫院測了骨齡,骨齡只有10周歲左右,屬于晚長的。我就想給女兒補一補,幫助她長身體。”孩子媽媽說,老家那邊有一種說法,吃三七粉可以讓孩子長高,她就去買了回來給女兒吃。

三七粉吃了差不多一年,女兒的個子確實長得很快,一年下來個子長了10厘米。本以為是效果好,沒想到前不久去醫院查骨齡時, 卻發現一年里女兒的骨齡走了2—3年,差不多有14.5周歲的骨齡,而且骨骺線已經閉合了。

董關萍主任說,一些“偏方”確實能在短時間內增加營養,促進骨骼生長發育。 “這就像拔苗助長,可能短時間內身高躥了躥,但是壓縮了長高的整體時間,導致骨齡提前閉合。”

三七燉小公雞吃了一年多

15歲男孩再也長不到1米6

浙大一院兒科主任王春林主任醫師曾接診過一個15歲男孩樂樂,來自浙西地區,當時身高1.58米,比同齡人起碼矮了10厘米。王春林看了樂樂的骨齡片,骨骺已經閉合,想要再長高幾乎是不大可能了。

仔細了解情況,原來樂樂老家有個風俗,男孩子發育期吃三七燉小公雞可以躥個子,所以從樂樂13歲開始,媽媽就“未雨綢繆”,每周都托人去買那種剛打鳴的小公雞,配上三七一起燉給樂樂吃。吃了一年多,樂樂個子確實躥了8、9厘米,一下超過了同齡小伙伴。

可到了15歲,樂樂的身高在1.58米止步不前了。以為是停吃小公雞的緣故,媽媽又開始給樂樂食補,可是樂樂的身高一點都沒長,而身邊的同齡孩子的身高一個個都超過了樂樂一大截,媽媽這才帶著樂樂來看醫生。

王春林說, 老底子確實有到了青春發育期吃小公雞補一補的說法,那是因為以前的生活條件不好,平時營養攝入跟不上,所以在孩子長身體的關頭,吃小公雞補一補增加營養促進生長發育。 但現在的孩子不是沒得吃,而是吃得太多太好了,營養過剩了。如果再盲目進補,只會適得其反,可能導致性腺軸提前啟動,第二性征提前出現。

吃三七到底能不能促進生長發育?

省中兒科團隊

曾做過關于三七的實驗研究

浙江省中醫院兒科主任李嵐介紹,江浙一帶確實流行著關于“吃三七能幫助孩子長高”的說法,從中醫的角度來講,三七是臨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止血中草藥,主要用于治療出血、血瘀等相關疾病,藥性偏溫。 歷代古籍中并無明確記載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。

為了驗證兒童食用三七的安全性,以及觀察其對生長發育到底是否有效果,2019年,李嵐主任和團隊成員還專門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。

實驗以斑馬魚幼魚為研究對象。將斑馬魚幼魚分為三組,一組每天喂服生三七,一組每天喂熟三七,還有一組作為對照組。經過21天的實驗觀察后他們發現,口服生三七的斑馬魚幼魚體重、體長和脊椎數有顯著性下降,有38個基因差異表達,其中羧肽酶A1 (cpa1)和阿片類生長因子受體2 ()被鑒定為調控斑馬魚身體發育的功能基因。而口服熟三七的斑馬魚幼魚體的體重、體長和脊椎數和對照組相比沒有顯著變化。

李嵐介紹,從這個實驗來看,口服三七對生長發育并沒有明顯的幫助,而且口服生三七對幼魚具有一定的發育毒性,提示存在潛在風險。

“當然,這個只是針對斑馬魚幼魚的實驗結果,并不能等同于人體試驗研究結果。但從醫學角度來說, 是藥三分毒,中醫講究辨證論治,辨證準確使用三七有效,如辨證不準確,反而適得其反,所以建議家長不要聽信偏方,不要給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擅自食用。”

中醫有沒有

青春期最后躥躥個的秘方?

沒有!中醫治療并不直接作用于長高

李嵐主任說,來看中醫生長發育門診的家長普遍有個心理,希望找到一種能快速長高的“秘方”。 其實中醫治療是講究“辨證論治”、“整體治療”、“治未病”的,并不能直接長高。比如對于一些提早發育的孩子,并非所有的都需要打GnRHa(抑制針)治療,部分孩子通過個體化的中醫調理,干預一段時間后,發現孩子骨齡進展的速度放慢了,女孩的乳房逐漸消下去了,具有一定的作用。這里的個體化很重要,有些孩子早熟,骨齡超前,身高還落后;有些孩子早熟,骨齡超前,但身高也超前;有些孩子早熟,伴有肥胖,情況各不相同,所以要采用不同的方藥來治療,并非都用大補陰丸、知柏地黃丸可以取效的。

還有的小孩偏食、胃口差,或者牙齒萌出落后、尿頻、遺尿等,也都會出現生長發育緩慢。根據孩子的個體情況,辨證施治,通過中醫藥調理或者推拿、貼生長貼穴位刺激等,達到調理患兒整體的作用。孩子胃口開了,睡得好了,體質增強了,自然而然就長高了。

李嵐主任說, 需要提醒的是,如果孩子明確是生長激素缺乏等原因導致的矮小癥,光是中醫調理并不能解決問題,該打生長激素的還是要用藥。只要是在正規的醫療機構,在專科醫生密切隨訪下經過嚴格評估和密切觀察隨訪,生長激素的使用是較為安全的。

兒童體格發育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

測量身高要做到四同

杭州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素紅介紹,兒童體格發育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,具有獨特的動態性、持續性、階段性、規律性特征。體格發育中體重變化可簡單、直接反映兒童營養狀況,但身高受到包括遺傳、內分泌、營養、環境、疾病以及社會心理因素在內的諸多因素影響,其評估較為復雜。兒童體格發育雖有共性發展規律,但又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。

兒童身高增長有兩個快速增長期,出生后到3周歲是第一個快速增長期,由出生時的50厘米增長到3周歲的97cm,身高增長47cm,是人生中身高增長最快速的時期;3周歲到青春期前,身高增長速度減慢,相對穩定于5-7cm/年; 進入到青春期,身高每年增長速度再次增快,男孩在青春期增長25-30cm,女孩增長20-25cm,第二性征開始發育,意味著進入青春期。男孩一般11-12周歲開始發育,表現為睪丸開始增大,女孩一般9-10周歲開始發育,表現為乳房發育。如果女孩在8周歲前出現乳房發育,男孩在9周歲前出現睪丸增大,要考慮性早熟。

家長注意了,如果您的孩子在3周歲前身高增長小于7cm/年,3周歲到青春期前身高增長小于5cm/年,青春期身高增長小于6cm/年,要警惕矮小癥。

建議家長們定期給孩子們測量身高,記錄孩子們的身高數據,形成一個生長曲線,對于判斷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很有價值。測量身高要做到四同: 1、同一個人;2、同一時間點;3、同一測量工具;4、同一站立姿勢。

孩子發育成長過程中

要避開這五個誤區

誤區一

有些家長認為女孩月經來潮才是發育,還會有很大的長高空間,這是錯誤的。女孩發育順序是乳房發育—出現陰毛—外生殖器改變—月經來潮,月經來潮后身高增長空間有限,一般增長1-10cm,平均5cm左右,因此,發現孩子提前發育及時來醫院就診,性早熟帶來最大的危害就是影響身高和心理。

誤區二

男孩子個子矮不要緊,是“晚長”。在老百姓口中的“晚長”,一般是指醫學上的青春期發育延遲患者,此類患者,如果身高達到矮小值,需要來醫院及時檢查就診,查明原因,及時干預,一般發育時基礎身高矮,最終達到的身高也不會很高;

誤區三

父母身高高,我家孩子一定不會矮。在臨床中發現,一般父母身高高的家長,對孩子身高不夠重視,不關注孩子身高的異常變化,等到發現孩子生長發育有問題時,錯失治療良機;

誤區四
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有侵權/違規的內容,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。